第四百九十章 出宫 (第1/2页)
赵兴要想查空饷的问题非常简单,根本无需大动干戈。
光是这一点就足够了。
不过赵兴这次并没有想大动干戈。
法不责众这个说法,赵兴并不认同的,可有的时候又不得不认。
吃空饷的情况已经算是传统了,军中将领不管愿意不愿意,都属于知情者参与者。
别的不说,英国公难道不知道这种情况?
肯定是知道的,只是牵扯太多,算是默认的潜规则,他不能说。
而军中那些吃空饷的将领,也未必都是本意。
官场就是这样,不同流合污,就会被排挤。
别人都拿你不拿,你会不会告密?
当然了,不管是心里贪婪,还是因为某些愿意不得不同流合污,错就是错,不能因此免除处罚。
可赵兴总不能把军中所有将校都给罚了。
这次的事情,也算是赵兴给他们一次机会。
他没有追究军中裁掉的老幼人数,和需要安置的人数不符。
只要求那些将领,把裁军后差额的人数上报,为他们补齐差额。
军中士卒原本的差额在两成多,再加上真正裁剪掉的那一部分,如今实际差额在三四成的样子。
可大多数将领报上来的差额,都只有一成多。
也就是说,他们还想保留那两成的差额来吃空饷。
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将领,上报了真实的差额。
“朕给他们机会,他们是当朕不想深究么?”
赵兴冷笑一声道:“朕要他们其他的罪证!”
“是!”殷汉章应道。
“对了,铸造假币的事情调查的如何了?”赵兴问道。
“回陛下,已经查到不少线索了,最迟两个月内,就能彻底查清。”殷汉章说完,有些欲言又止。
“有什么话就说,皇城司是朕的耳目,你有什么好顾忌的?”赵兴不悦道。
殷汉章迟疑道:“陛下,福宁公主驸马,好像也参与了假币铸造。”
“好像?”
赵兴闻言冷声道:“是你不敢查吧?”
殷汉章闻言低下了头,不敢反驳。
赵兴说的没错,他查到李杰也有可能参与假币铸造,立马就放弃了。
李杰身份特殊,不仅是太上皇的表弟,还是女婿,也是赵兴的姐夫。
要是真查出什么来,岂不是让赵兴为难。
因此在这件事上,他不敢往下查,甚至不知道该不该告诉赵兴。
“这次就算了,你记住,朕交代什么事,不管牵扯到谁,你只管办就行了,其他的不是你该考虑的。”
赵兴也知道殷汉章的顾忌,因此只是敲打敲打他,并没有追究。
“是,臣明白了!”
“去吧。”
“臣告退。”
打发走殷汉章,赵兴头疼的揉了揉脑袋。
他刚刚恨不得把那些谎报的人都给宰了,可他不能这么做。
甚至不能以他们吃空饷来收拾他们。
一旦这么做,他若是不深究下去,就有些说不过去了。
因此赵兴才说,他需要那些人别的证据。
而李杰参与铸造假币,也让他很头疼。
倒不是赵兴顾念亲情,而是担心父皇。
先太后也就是赵兴的祖母没有子嗣,父皇出生后,对外说的是刘太后所生。
这件事虽然知道的人不少,但是却没人敢议论。
直到刘太后去世后,才有人告诉父皇。
而告诉父皇的人,正是邕王的祖父。
赵兴甚至怀疑,原剧中父皇选择邕王,有报恩的原因在。
否则邕王庸碌,兖王强干,人尽皆知。
固然有兖王刻意宣传的可能,可邕王难道就不知道宣传了?
能人尽皆知,没有人质疑,可见两人在能力上确实有很大的差距。
剧中并没有说为何会选邕王,好像是以为邕王子嗣多,而兖王子嗣比较少。
赵兴觉得这个站不住脚,少并不代表没有。
直到在处置邕王和兖王上,父皇对邕王一脉毕竟宽容,给留了血脉。
赵兴询问后,父皇才告诉他的。
父皇在得知自己不是刘太后所生的时候,生母李氏都已经去世了。
而李氏去世的时间,也就比刘氏早一年罢了。
也就是说父皇的生母明明在世,就在宫里,他却从不知情。
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父皇对李氏充满了愧疚,感谢邕王祖父告诉他实情,也一直在补偿李家。
不仅封李氏的兄长为相公,还给李家封了爵位,并把女儿嫁进了李家。
福宁公主嫁给李杰后,夫妻不睦,甚至其还动手打过福宁公主,即便如此,父皇都没有深究。
由此可见父皇对李家的恩宠。
李杰制作假币,赵兴自然是想按照律法处置。
哪怕处死也无妨,反正现在又不限制寡妇再嫁,作为公主,哪怕是嫁过人,再嫁都很容易。
可父皇肯定不会答应,父皇能够任由他折腾,却不会让他动李家。
“走一步看一步吧。”赵兴摇了摇头。
…………
西夏派谴使臣去辽国,同时也派了使者来大宋。
一般来说,谴使之前都会提前派人告知,可是这次情况紧急,西夏那边派人告知的同时,使臣都已经出发了。
等赵兴收到消息的时候,西夏使臣已经距离汴京都没多远了。
不仅西夏往大宋派了时辰,赵兴其实在辽国使臣离开后,就往西夏和河湟派了使臣。
因此西夏谴使的目的,赵兴不用猜就知道。
赵兴召集群臣商议一番,就等着西夏使臣的到来了。
…………
“皇后怎么不吃?是不合胃口么?”赵兴见张桂芬有些出神疑惑道。
“没…没什么。”张桂芬摇了摇头。
赵兴放下筷子,看着张桂芬道:“你这样像没事的样子么?你我夫妻,有什么不能说的?”
张桂芬犹豫了一会说道:“陛下还记得那次马球场回来,遇到有人溺婴么?”
“嗯?”
赵兴闻言一怔,很快想到张桂芬说的是那次从吴大娘子马球场回来遇到溺子的事。
“朕自然没忘,怎么了?”
赵兴点了点头道:“皇后是怪朕继位后一直没有动作?”
“不是。”
张桂芬摇了摇头道:“那次过后,臣妾让人查过,除了溺死的,还有很多百姓养活不起,把子嗣丢弃的。臣妾就让人在城南买了一个宅子,专门收拢那些被丢弃的孩童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