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小说

字:
关灯 护眼
爱读小说 > 知否:我是皇太子 >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

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

 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 (第1/2页)
  
  军中士卒,大多数当兵都不是本意。
  
  除了少数是犯罪被充军的,大多数都是流民,被强行充入军中的。
  
  这些士卒家中无田无地,只能靠着军饷养活一家人。
  
  赵兴没有继位前,军中拖欠军饷不说,还只发半饷,连养活家人都困难,因此经常出现逃兵。
  
  如今赵兴要裁掉军中老幼,还给田地安置,谁还愿意当兵?
  
  “这点不用担心,安置那些裁掉士卒的田地,只有耕种权,依旧属于朝廷,且需要和普通百姓一样交赋税。而士卒若是立功,会赏赐田地,还可以免税!如此就不用担心士卒想要卸甲归田。”赵兴说道。
  
  这些问题他早就考虑过了,士卒不愿意当兵,军中逃兵成风,本质上还是朝廷的问题。
  
  军饷养活一家人还是够用的,朝廷拖欠军饷,还只发半饷,士卒自然不乐意了。
  
  他继位后,一直没有拖欠军饷,足额发放,立功还直接赏赐田地,士卒怎么会不干。
  
  农耕社会,百姓十分渴望拥有田地。
  
  有了田地,才能传给子孙,让子孙有安身立命之资。
  
  很多百姓甚至病死饿死,都不愿意卖土地。
  
  裁军虽然有安置的土地,可终究没有所有权。
  
  “陛下,这么做军中兵力锐减,如今随时可能爆发战争,不如等事情平息后,再裁军?”曾公亮说道。
  
  “正是因为如此,才更要这么做。士卒减少,那就抽调地方厢军补充。这次朕准备调集一部分禁军和一部分地方厢军前往北方!”赵兴说道。
  
  “地方厢军战力终究不如禁军,陛下是否再…”
  
  赵兴摆手打断了曾公亮的话,说道:“朕却觉得地方厢军不比禁军差,去年江州平叛,调去的那些地方厢军,表现就很不错。曾爱卿和兵部三衙尽快商量商量,拿出个章程来。”
  
  地方厢军战力、装备都比不上禁军,可有一点是禁军比不上的,那就是将领。
  
  禁军之中的将领,大多都是靠着荫封的勋爵将门子弟。
  
  这些人虽然出身名门,可真正有能力的没有几个。
  
  地方厢军的将领,基本都已经升迁无望了,有了立功的机会,这些人可比禁军那些只知道混日子的将领强多了。
  
  “是。”曾公亮见赵兴坚持,也没有再劝。
  
  军中老幼过多,不仅影响战力,还需要朝廷养着,确实是一大问题。
  
  裁军他也是认可的,只是有着各种顾虑,既然赵兴考虑清楚了,也有着应对办法,他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。
  
  “对了,武举不是结束了么,把他们安排进军中,这次也随军出征。”赵兴淡淡道。
  
  武举前两天就结束了,赵兴为了体现对武举的重视,准备过几日设宴款待他们一下,再让他们进入讲武堂学习。
  
  如今看来也没必要了,直接把这些人丢到军中。
  
  不管最后打不打的起来,总归是个历练。
  
  “是。”曾公亮应道。
  
  …………
  
  大宋整军备战的时候,辽国那边,耶律乙辛也正式登基了。
  
  这段时间,耶律乙辛一直在清理那些忠于皇室的官员。
  
  当然了,他清理的只是那些明面上的,一些他不信任的,只能通过明升暗降的方式来处理。
  
  要是他真的大肆清理,闹的人心惶惶,也不利于辽国安定。
  
  不管怎么样,经过一番清理后,明面上他已经彻底掌控住了局势,登基时也没发生任何意外。
  
  封赏群臣,大宴三天,耶律乙辛忙着收拾烂摊子的时候,西夏的使臣来了。
  
  得知西夏邀他一起对付大宋,耶律乙辛心里冷笑不已。
  
  虽然不清楚西夏打的什么算盘,可他知道西夏绝对没有那么好心。
  
  不过这对他来说,也算是好事,热情的款待了西夏使臣后,命人把这个消息给散播了出去。
  
  大宋在辽国肯定有探子,散布消息让大宋知道,也算是给大宋施压了。
  
  虽然辽国表面上还算平静,可草原那边却不安稳。
  
  他灭掉耶律重元后,派人前去见草原各个部落的首领,邀请他们前来参加登基大典。
  
  那些契丹部落的首领都来了,但是那些不是契丹族的部落首领并没有来,以各种理由推脱了。
  
  耶律乙辛清楚,这些部落担心他秋后算账。
  
  可这些部落始终是个不安定因素,在没有解决前,始终是个隐患。
  
  而且辽国内部,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存着异心。
  
  没有彻底消除各种隐患前,他并不想和大宋开战。
  
  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大宋愿意交人。
  
  …………
  
  辽国发生的事情赵兴并不知道,这段时间有些冷落后宫妃嫔,他正忙着雨露均沾呢。
  
  曾公亮那边效率非常快,用了几天时间,便把裁军和补充兵员的章程给定下了,送来给赵兴过目。
  
  赵兴看完后,很是满意,让曾公亮在早朝之上提出。
  
  原本以为多少会有些阻力,却没有想到,阻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大。
  
  武将对于这个决定,自然不愿意答应。
  
  他们不比文官,有地方官员孝敬。
  
  武将想捞钱,只能靠着吃空饷和贩卖军中器械粮草克扣士卒军饷等手段。
  
  大宋多年不打仗,武将想做手脚本身就不方便。
  
  一旦裁军,就需要重新核对人数,吃空饷的事情就瞒不住了。
  
  可是武将在朝中相对弱势,文官见赵兴对军队动刀,非常支持,武将的反对就显的无足轻重了。
  
  虽说大宋重文轻武,可这指的是上层,文官并不能直接掌管军队,吃空饷那些,他们也得不到好处,乐的看武将吃瘪。
  
  武将们吃了亏,自然不甘心,可也无可奈何。
  
  大宋重文轻武,本身就是为了防备武将,那些武勋将门相互之间,来往也不敢过密。
  
  此时被文官针对,他们却一盘散沙,想要联合反击,都不敢。
  
  生怕被文官诬陷想要谋反。
  
  即便他们想要给文官添堵都没办法,因为御史台和谏院这两个言官机构,都是文官。
  
  甚至就连枢密院和兵部的主官都是文官担任的,他们能怎么办?
  
  这些武将心里郁闷,只能在别的地方给文官们添堵了。
  
  但凡朝堂之上,有文官遭遇弹劾,这些武将非常有默契的都要踩一脚。
  
  原本只是一些小事,被他们这么一弄,都成了大事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