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八十五章 过犹不及 (第2/2页)
赵兴若只是喜好女色,他并不在意。
就算他和萧太后发生关系,太上皇都没有那么生气。
可赵兴沉迷女色,不理朝政,这对在位数十年,一直勤政的太上皇来说,是完全不能接受的。
“父皇您别生气,听儿臣说。”
赵兴连忙把他和曾公亮所商议的事情,告诉了父皇。
太上皇听完后,有些怀疑道:“你说的都是真的?”
“父皇若是不信,可以召曾枢密使前来亲口询问!”
“那就不必了,朕姑且信你。”
太上皇摆了摆手道:“北方修建长城,用的是你这些年让人经商赚的钱。一旦打仗,消耗更大,钱粮何来?百姓困苦,若是加赋…”
“父皇放心,儿臣并没有加赋的意思,修建长城虽然花费大,但儿臣这些年可是存了不少钱,足够支撑前期所需了。铸币司那边,已经在大量铸造银币了。等钱庄建起来,推行银币,很快就能解决缺钱问题。”赵兴说道。
别说父皇不愿意加赋,就是赵兴也不愿意。
大宋百姓太苦了,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了。
父皇在位期间一直在降低赋税,民间百姓造反的情况才少了下来。
“那就好。”
太上皇脸色缓和了下来,沉吟了一会问道:“那些官员怎么办?要是有个好歹,你可就要背负骂名了。”
“明日辽国使臣就能抵达汴京,而且儿臣命人盯着,有人昏迷就会送去让御医医治,不会出问题的。”赵兴连忙保证道。
他自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,一旦有人因为劝谏跪死在垂拱殿外,影响非常大。
“你既然都有数,那朕也不多说了。”
太上皇微微颔首,告诫道:“欲速则不达,朕当年是太求稳了,可是你这么性急,也不是好事。如何把握,你自己好生思量吧。朕年纪大了,还不知道能活多久,以后…”
“父皇,您看您,怎么又说这种话。你现在气色很好,人看着都年轻了许多,肯定能长命百岁的。”赵兴连忙说道。
“说的好听,说不定心里觉得朕烦呢。”太上皇笑骂道。
“怎么会,儿臣还年轻,需要父皇多提点提点呢。”
赵兴和父皇聊了一会,才告辞离开。
“陛下,申相公和余相公求到皇后娘娘那去了。”
等候在外的三水见赵兴出来,躬身说道。
“嗯?”
赵兴皱眉道:“去了多久了?”
“有一会了,刚离开不久。”
“不管他们。”
赵兴摆了摆手,并不在意。
两人还算有分寸,没有直接来求父皇。
张桂芬那边,赵兴并不担心,这点信任还是有的。
虽说后宫不得干政,可张桂芬作为皇后,在他沉迷女色不理朝政的时候,来规劝他,并不算是干政。
相反,传扬出去还会受人称赞。
那些史书留名,受人称赞的皇后,哪个不是皇帝在的时候,多次规劝皇帝,皇帝死后稳定局势,辅佐儿子坐稳皇位。
张桂芬没来,说明张桂芬信任他。
…………
次日,官家沉迷女色,百官跪劝,许多官员因为跪的太久昏迷过去的消息,在汴京传开了。
下午,辽国使臣抵达了汴京。
辽国这次出使的使臣,乃是汉人官员,名叫刘炳成。
刘炳成乃是辽国南院吏部侍郎,早早的便投靠了耶律乙辛。
萧太后让人清理城中忠于耶律乙辛的人,他早早察觉,躲了起来,逃过了一劫。
这次对于刘炳成来说,是个表现的机会。
此时耶律乙辛还未登基,登基后必然要封赏群臣,若是他能完成任务,肯定能够得到重用。
被安置在鸿胪寺后,刘炳成就递交国书,请求面见大宋皇帝,暗中则派人打听萧太后等人,和大宋这边的态度。
这次来大宋,耶律乙辛亲自见过他,告诉他若是能够说服大宋交人最好,要是大宋不愿意交人,就查清萧太后等人的具体住处,进行刺杀。
只要萧太后等人死了,大宋就不会因为死人和辽国撕破脸皮。
傍晚时分,派出去的人回来了,带回了几个消息。
萧太后和萧阿速居住在内城的别院之中,守卫森严。
不过小皇帝从未露过面,疑似根本不在大宋。
守卫森严正常,听到小皇帝可能不在大宋,刘炳成深深的皱起了眉头。
萧太后等人,最重要的就是小皇帝,只要他死了,其他人死活并不重要。
当听到萧太后连续在宫里几日未出宫,大宋皇帝痴迷萧太后,数日不朝,百官跪劝的消息,刘炳成露出了狂喜之色。
他并没有担心大宋皇帝因为痴迷不愿意交人,反而觉得只要稍微给点好处,大宋臣子必然都会赞同交人。
因为在大宋臣子眼中,萧太后已经成了魅惑大宋皇帝的祸害了。
…………
赵兴得知辽国使臣递交国书,答应次日召见他。
凡事过犹不及,戏演的已经差不多了,在演下去,朝中官员都跪昏迷了过去,朝廷都要无法运转了。
“去告诉外面那些官员,朕明日上朝,有什么事明日上朝时说。”赵兴说道。
“是!”
三水应了一声,前去告知了还在殿外跪着的官员。
昨天来的时候近百人,跪到现在已经超过一天一夜了,只剩下不到三十人了。
当三水说赵兴明日上朝,剩下那些靠着一口气撑到现在的也倒了下去。
三水连忙安排人将他们送去太医院,然后回去禀报赵兴。
“无妨,出不了大事的。”
赵兴摆了摆手道:“你让人拟个名单,把昨天天黑前昏迷的那些官员,昏迷的顺序和年龄写下来给朕。”
说起来很好笑,昨天到天黑前,撑不住昏迷的人最多。
入夜后,一直到刚刚他让三水传话,只有不到十人撑不住昏迷。
这些入夜后一直坚持,和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固然可敬。
但同时也说明了这些人非常顽固。
反倒是早早昏迷的那些,除了少部分是因为年龄的原因真的撑不住昏迷了,大多数都是借机脱身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