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战争 (第2/2页)
于是,革命政府微妙地把原来的问题转化成了更温和的问题。
开始,他们争取的是社会主义力量与共.产主义理想在整个地下世界所占到的份额,而现在,红色集团想要控制的只是他们当作自己的内部密室的地方——{革命广场站}。
首先,是因为这个地铁站的名字;其次,因为它是整个地铁系统中最靠近红场和克里姆林宫的一站,红场上的塔仍然装饰着五角星,有些怀抱着共.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勇士,就为了看到那些五角星,不惜把这块地方的地面破开。
当然,这个位置的地面上,靠近克里姆林宫的红场的正中心是列宁墓。不管列宁的遗体是否还在那里,没人知道,也并不要紧。
苏维埃时代的很多年里,这个坟墓早已不是一个坟墓,而是一块圣地,是革命力量延续的一种神圣象征。
过去的伟大领袖们就是在这里阅兵的。
现在的领袖们也很向往那一刻。
而且,他们说从{革命广场站}的办公室里有一条通往墓地秘密实验室的秘密通道,直接通达列宁的棺材!
红色地铁线上仍有{和平大道站},也就是过去的奥克丁尼日雅德站,现在这里构建了防御工事,随时准备进攻{革命广场站}。
革命领导人不止一次发动了革命战争,去解放{革命广场站}和上面的坟墓。但对方的防守者们也十分清楚这个地方对红色地铁线的意义,所以他们坚持对抗到底。
{革命广场站}成了一个难以接近的堡垒。
几乎所有激烈的血战都发生在通向这个地铁站的路上,这里死的人最多。
很多英雄们,用胸膛去堵枪眼,甚至把手榴弹绑在自己的身上,当人肉弹去摧毁敌军的炮点,还有人用禁止使用的火焰投向人们……一切都是徒劳的。
他们今天夺回这个地铁站,明天可能就又失守了,还来不及构建防御工事,就又被打败,第二天又要在反击战的火力之下无奈地退回原点。
{列宁图书馆站}那里也在上演着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。
那里是红色集团的堡垒,联合部队一次又一次地想要夺取这个地方。
列宁图书馆站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,因为它可以把红色地铁线一分为二,而且占领这一站之后,他们就有了一条直接通往其他三条地铁线路的通道,红色地铁线除了这个站就再没有其他地方与这些线路有交叉了。
因此,可以说它是个独一无二的地方,如同一个淋巴结,遭到了红色疫情的感染,很可能把这种疫情传播到整个机体。
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,他们必须夺取{列宁图书馆站},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夺取它。
然而,如同红色集团想要占领革命广场的战争一样失败了。
同时,人们也厌倦了战争。
逃兵成了普遍现象,两方的士兵们在放下武器之后,还会成为亲密的朋友。
但是,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是红色集团没有占到任何便宜。他们的革命导.火索悄无声息地熄灭了。
汉莎联盟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发展:很多人不满于心惊胆战的生活状态,携家带口地离开了中心地铁站,搬到其他地铁站去了。
汉莎空了,弱了。
战争对贸易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,商人们绕过这一带,走其他的路线做生意,于是这里的重要贸易线路也变得人烟稀少,一年到头都静悄悄的。
政客们得到的支持也越来越少,他们不得不找个方法,在枪口掉头指向自己之前尽快结束战争。
于是,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,敌对双方的领袖——汉莎联盟的总统洛吉诺夫与红色地铁线的头头可帕科夫,在一个保持中立的地铁站见面了。
他们很快签订了和平协议,双方交换了地铁站。
红色地铁线得到了已经破败不堪的{革命广场站},代价是把{列宁图书馆站}出让给汉莎联盟。
实际上,双方作出这样的让步都是很不容易的。红色地铁线从中间失去了一个地铁站,将其一分为二,常常感受到被拦腰截断的损失和不便。
尽管双方保证对方的人们仍然可以自由地穿越曾经属于他们的土地,可是这种情况对红色集团并不怎么有利,让他们着实感到痛苦。但是,汉莎联盟一方给的某些条件还是非常有诱惑力的,让红色集团无法抗拒。
同样,汉莎联盟失去的不光是一部分土地,还会对他们的西北方向带来一些影响,但汉莎联盟也从协议中获得了不少好处,因为现在他们可以开启封锁线,移去阻碍他们繁荣昌盛的最后一道藩篱了。
后来他们颁布了一道禁令,禁止人们在他们过去的敌人的土地上进行宣传或颠覆活动。
每个人对这个结果都很满意。
现在,当大炮和政治家们都沉寂下来,轮到宣传家们开始向人们解释说,他们自己的阵营在外交上遭遇了惨败,但事实上,双方都赢了战争。
从和平协议签订的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到现在,已经过了几年。
仇恨成了过眼云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