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五十章 宋武帝刘裕! (第2/2页)
在依附刘裕的诸侯之中,长沙太守韩玄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他的实力最为弱小……
汉末诸侯韩玄没有猛将黄忠、魏延效力,手下只有一群不入流的武将,与其他历朝历代的诸侯、名将相比,韩玄弱不禁风。
但韩玄确实混成了荆南诸侯之一,势力最强盛的时候,有一万兵马,加入荆南联军,被刘裕暴打一顿后,臣服于刘裕。
刘裕也没有因此小看韩玄,依然保留韩玄的诸侯地位。
只是韩玄也明白,他就是一个炮灰而已。
在这种级别的大战中,韩玄还需要倍加小心,才能活命。
韩玄已经知道了,这次刘裕打算攻打宛城,直取河洛,而宛城的守军,有江东小霸王孙策。
孙策、周瑜的厉害,作为三国长沙太守的韩玄,自然是知道的。
六国合纵军与大夏军之间的大战,就连孙策也只是一员部将。
那么他韩玄,只是一只虫豸啊。
“陛下驾临,列侯迎接!”
随着一声大喝,宋武帝刘裕从襄阳城移驾新野城,亲自统帅宋军,北伐中原!
古代历史上,不只是洪武帝朱元璋在北伐,实际上,谢玄、刘裕、岳飞等武将,也曾经带兵北伐,而且取得进展,只是因为种种原因,北伐失败。
谢玄北伐,将黄河以南的疆域全部收归于东晋版图,但东晋朝廷担心谢玄以及谢安代表的谢家功高震主,取而代之,所以召回谢玄。
谢玄的失败与岳飞相似。
刘裕北伐失败,却是因为留守后方的王佐刘穆之去世,感觉后方没有值得托付的心腹坐镇,所以急于返回江东,控制朝廷。
不管如何,刘裕依然想着北伐,因为只有占据中原,才能自称是正统!
檀道济率领北府军开道,精锐的七阶北府军,人数众多,各个依附于刘裕的诸侯们无不肃然。
刘裕的北府军打服了这些诸侯。
虽然刘裕的宋国特殊兵种的种类不多,但架不住刘裕将大量优良兵源转职为北府军,导致北府军人数众多。
数以万计的七阶北府军,一般诸侯还真挡不住。
荆南诸侯们组成联军,抗衡刘裕,照样被刘裕击败。
刘裕作为南朝第一帝,军事能力相当杰出。
刘裕与刘穆之、庞统同乘一辆马车,来到新野城。
几员猛将担任刘裕的护卫,让张华势力的锦衣卫也无从下手。
要是刺杀失败,因此惹怒刘裕,那么刘裕的报复会相当凶猛。
刘裕从马车下来,睥睨萧衍、陈霸先、黄祖、韩玄、马殷等诸侯。
北齐猛将高敖曹,成为刘裕的护卫、檀道济的副将,散发着恐怖的气势,与其他几员猛将,如众星拱月般,侍奉刘裕。
刘裕是霸主级别的大诸侯,他打下整个荆州,收服了不少猛将和谋士。
刘穆之、庞统,都在为刘裕效力。
刘裕也是最有希望争夺天下的几个诸侯之一。
刘穆之说道:“此次北伐,新野城50万大军,樊城20万大军,襄阳城30万大军,而江陵、江夏、长沙,都有兵马驻守,一旦前方失利,可以调动后续兵马前来驰援。”
庞统在一旁附和道:“以主公的才能,再加上良将千员、带甲百万,攻取南阳郡,并非难事。”
刘裕摆手:“非也。孙策、谢玄,皆是江左名将,战功赫赫,纵使是朕,也要尊他们为前辈,岂能小看对方?命令诸军,听候命令,准备北伐。”
“喏!”
新野城五十万宋军蓄势待发,重新整编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“刘裕亲临新野城,估计很快就要开始北伐了。”
“刘裕一有动静,其余五国合纵军,必定也会大动干戈,遥相呼应。”
“新野城目前集结的宋军,不下于50万,还有宋军后续部队,在襄阳、樊城集结。”
“此事必须尽快告知镇守宛城的孙策、谢玄两位将军。事不宜迟。”
混入新野城打探宋军动静的斥候,被宋武帝刘裕亲临新野城的消息惊动,立即向孙策、谢玄告急。
宛城,孙策、谢玄也在招兵买马,加紧操练兵马。
张华给孙策、谢玄的编制是各20万人,所以在招满兵力之后,他们需要通过训练士卒,让兵种获得经验,提升等级,进而提升兵种的实际属性。
统帅值越高,名将数量越多,训练的效率也越高。
孙策、谢玄的部将们在日夜操练兵马,新野城的宋军不断集结,所有人都意识到,这会是一场恶战,必须尽可能提升各自部众的等级。
“谢将军,新野城探子回报,刘裕亲临新野城,新野的宋军数量,约有50万!”
“50万兵马,比起我们南阳郡的40万兵马还多,再以刘裕之能,恐怕不易防守。孙无终,刘裕曾经是你的司马,伱应该对其了解?”
谢玄看向北府军武将孙无终、刘牢之。
刘裕曾是孙无终的司马,后来又投靠刘牢之,担任刘牢之的参军,从此凭借军功,功高震主,取代东晋,建立刘宋。
孙无终叹道:“谁能想到当初我们北府军一个小小的司马,最终会成为皇帝呢?不过刘裕确实是一代英雄,用兵奇才。其才能,不比韩白差多少。”
刘牢之也说道:“此人作战,确实勇猛。当初贼人孙恩叛乱,刘裕在我麾下担任参军,率领数十斥候,探查孙恩的动向,遇到数千贼军,仍然敢浴血奋战,简直就是为战争而生的狂才。”
谢玄陷入沉默,他也没有想到,在自己死后,他一手创建的北府军,还能诞生刘裕这种级别的天才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要是不小心,就连他这个北府军的初代统帅,都有可能被第三代统帅刘裕击败。
至于北府军第二代统帅刘牢之,能力不如谢玄和刘裕,地位比较尴尬。
“刘牢之,你率兵沿着淯水驻防,阻止宋军渡河。”
“遵命!”
新世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