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大的房间,小小的心 (第2/2页)
犬吠水声中,桃花带露浓。
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。
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。
无人知所去,愁倚两三松。
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,风格清丽,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。
颈联“野竹分青霭,飞泉挂碧峰”,是诗人进山的第一眼所见所感。从上一联“不闻钟”,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。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:道院的道士不在,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。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:“野竹”句用一个“分”字,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;“飞泉”句用一个“挂”字,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。由于道士不在,诗人百无聊赖,才游目四顾,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。所以,这两句写景,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,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、怅然若失的情感。
面对李白的人生,人生里这点迷失仿佛又不叫问题了,随性,随雅,随俗,洒脱不拘小节,在世俗之内,又超脱世俗之外。
尾联两句“无人知所去,愁倚两三松”,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,从侧面写出“不遇”的事实,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“不遇”的惆怅,用笔略带迂回,感情亦随势流转,久久不绝。这其中的苦思、探索,更能给人启示,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。
豪放和婉约好像从来没有分过家,李白也有矛盾的时候,也就和我们一样了,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,或许就是那一抹洒脱吧!
再反观越长大越孤单的问题,后来仔细一想也就释然了,什么心的束缚根本不存在,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而已。那本日记还是我的,不曾变过,还有那磁带和复读机也是我曾经用过的,一切都没变,变得还是我们,陌生、越来越不了解自己、疏远,都是问题。从一杯酒下肚,我们就该先要了解自己,找到最真的自己,寻回最初的心,海棠依旧,从心出发。
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,都写得十分洒脱、酣畅、飘逸、雄浑,字里行间,充满着一股豪侠壮气。而他这首诗,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,还不够浓郁。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,只是现世在不断的改变着他,越是压抑,越是要反抗。
下午,在杂货间里又清理出来一些过去不能穿的衣服,有的是奶奶亲自做的,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着,至今记忆尤新,只是时间走的太快,瞬间就夺走了我最珍贵的回忆,所以我说时间是最居心叵测的东西。
其实,这样有目的的写写,倒是细化了许多情感,特别是临时的想起的更是珍贵的笔记,就这样开始了一个一个字的书写,时光也被记录了下来。
大大的房间,却再也装不下一颗小小的心,不过却能让心得到安静,应该是唯一能让心有归属感的地方,就是这个最初的房间。
自己还是没变,只是限制多了,卸下伪装,面对最真实的自己,才感觉心突然变得轻松了些,这就是家。
阅读悦,阅读悦精彩!
( =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