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九零章 冷知识 (第1/2页)
所谓“样式”,其实是咱们国家古代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,最著名的“样式”叫做“样式雷”,或者称作“雷氏样式”--------
李襄屏记得在他穿越之前,朝廷台曾做过一个“国家宝藏”的综艺,专门介绍国内各大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。
而这个“样式雷”,就曾经入选过“国家宝藏”,在这趟综艺中专门有介绍。
所谓“样式雷”,说的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建筑世家。这个家族八代均任皇家样式房掌案职务,历时200余年,负责过故宫、北海、圆明园、颐和园、静宜园、承德避暑山庄、清东陵和西陵等重要工程设计的图样绘制和烫样制作。
(所谓“烫样”,其实就是建筑模型。由于他们的“甲方”是皇室,既然是皇室嘛,那当然未必看得懂图纸,所以为了直观和形象,他们在投标的时候,往往需要提前制作建筑模型)。
而这里说的“样式房”,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设计院,是古代皇家建筑样式的专门设计机构。
在清代,所有的皇家建筑和大型建筑都要经过它们的设计和监管施工。就像负责织造龙袍的织造局和烧制宫廷瓷器的官窑,有专门的机构负责。
所以为了争“敕封”,行帮之间竞争非常激烈,但雷家由于“样式”独特,水准极高,而在竞标中屡屡胜出。
尤其是他们制作的“烫样”,这是以纸张、秫秸和木头等为原料,用水胶粘合后,再以特制的小型烙铁熨烫而成的立体设计模型。这些东西不仅有极高的艺术水准,更是中国古建筑之独有的。
而赵道恺刚才提到的“样式纪”,却应该算是“样式雷”的前辈,这是明故宫的建筑施工图纸。
“样式雷”在现代很有名。“样式纪”却默默无闻,不是较为资深的专业人士,几乎不太可能听过这个名字。
“样式雷”的成名,那是现代一位真正德高望重专家的功劳------很长一段时间内,外国人说中国古代建筑根本没有什么设计师,只有工匠,于是那位老专家为了纠正外国人的偏见,他整整花了近四十年时间,把“样式雷”系统整理。
后来他的成果不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共享的智慧资源“世界记忆”遗产。更是在十多年之后上来“国家宝藏”,被更多人所熟知,算是正式出圈。
而“样式纪”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。
不过“样式纪”虽然名气不大,来头却一点不小--------
这位纪姓前辈是明故宫的副总设计师,共和国象征之一的“天安门”,其实就是此人设计。(之所以是“副”,那是因为总设计师是他的师父,明代号称蒯鲁班的蒯祥,只是因为师父虽然技艺高超,却不怎么会制图,因此到了后世,明故宫的图纸被人称作为“样式纪”)。
“样式纪”的不知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那就是和“样式雷”相比,“样式雷”存世较多,“样式纪”的数量极为稀少。
到了现代以后,大概有2万多份“样式雷”的建筑图档分别由国家图书馆、故宫博物院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及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收藏保管,并在日本也有少量收藏。
而“样式纪”呢?哪怕到李襄屏穿越那会,大概也只发现了不到十份的“样式纪”,并且还都是零零星星散落在世界各地。
以上罗哩叭嗦介绍了怎么多,应该就知道李襄屏刚才为什么那样激动了吧。因为和“样式雷”相比,“样式纪”虽然名气不如,但艺术水准确是不遑多让,尤其因为它非常稀缺,那么站在文物的角度,“样式纪”其实是更珍贵,也更值钱。
可现在他突然听说,这样一件‘国家宝藏“级别的文物,居然会出现在娱乐圈的拍卖会上,这让前世的土木狗如何不惊讶?如何不详细打听清楚?
“……呵呵,这个宝贝现在是在香港的成大鼻子手上,不过他也不识货,我打听到他今天准备拿出来拍卖的,其实是个建筑模样,不过那玩意不是真正的古代烫样,而是现代仿制品,不过附带的图纸却是真的。”
李襄屏怀疑道:“你怎么知道图纸是真?”
“嗨,你别忘记我是学什么的,就那样的纸张,我都不用展开,瞄上两眼我就知道是真。”
李襄屏点点头-------他到不是对死党的专业能力迷自信,主要还是因为“样式”这玩意太冷门了,说句不好听的话,在大多数人不知情的情况下,现代造赝品的那帮人都不会跳这种东西下手。
所以在排除赝品的情况下,赵道恺的话有八成以上可信度。
“怎么样李大棋圣,我知道你好这一口,要不晚上一起去看看?咱们把这宝贝给拿下。”
李襄屏当时就意动,不过他很快想起另外一件事,于是对赵道恺说道:
“晚上不行,我还有其他的事,这样,你还是一个人去,到时候眼睛放亮点,假如确定真是样式纪,你一定帮我把它拿下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